洪椿坪

 

洪椿坪

洪椿坪位于峨眉山皇帽峰下,海拔高度1120米。晋时(公元3世纪)为印度和尚宝掌禅师结茅静修处。宋代建寺,称千佛庵。明代初年(约1369)楚山和尚扩建为大寺,名千佛禅林或千佛禅院。明崇祯4年(公元1631年)德心、锐峰和尚重建。清雍正时,峨云禅师再建。清乾隆43年(公元1779年)毁于火,47年至55年(公元1782~1780年)逐年修复。因寺前原有千年洪椿三株,故称洪椿坪。寺外现存洪椿古树二棵,门前一棵是移栽的枯木桩头,坎下一棵枝叶繁茂,后来又移植了小洪椿数棵。

“山行本无雨,苍翠湿人衣”之句,是对其真实写照。清代康熙皇帝玄烨曾赐匾联,匾曰:忘尘虑;联曰: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清代高宗皇帝弘历也赠一联:性海总涵功德水,福林长涌吉祥云。观音殿门上横额“发弘四愿”四字为雍正元年春(公元1723年)果亲王亲笔题。另有民国冯庆樾的洪椿坪“双百字联”:上联描绘寺周奇妙的恋人景色,下联概述佛教的传继源流以及寺僧的无量功德,文词隽永,对仗工整,为全国最长联文之一,可与昆明大观楼百字联媲美。寺内珍藏有民国时的木刻千佛莲灯,该灯通高2米,直径1.2米,七龙绕柱,镂雕精细,剔透玲珑,巧夺天工,为全山珍贵佛教文物之一。寺内现有名碑数通,品位甚高,清康熙亲书的“忘尘虑”、“明正司碑”等,为全山之少有。寺前宝掌峰高立云表,寺后天池峰直摩霄汉。相传古寺缺水,德心禅师一杖引来天池甘露,寺后不远处有锡杖泉遗址,今饮清泉即锡杖泉水,甘甜可口。后山的箐竹林为清代高僧绣头和尚结茅处。寺周古木扶疏,瑶草奇花,群峰环翠,云雾空蒙,似雨非雨,誉称“洪椿晓雨”,被清代文人谭钟岳誉为古“峨眉十景”之一,是山中避暑胜地。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