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甯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築築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
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清中葉,文壇有兩大紅人,並稱 “南袁北紀”,“北紀”,就是北方的紀曉嵐,“南袁”,則說的是袁枚。
袁枚少有才名,擅長寫詩文,乾隆四年(1739)24歲參加朝廷科考,試題《賦得因風想玉珂》,所吟詩中有“聲疑來禁院,人似隔天河”妙句,然而總裁們以為“語涉不莊,將置之孫山”,幸得當時大司寇(刑部尚書)尹繼善挺身而出,才免於落榜,得中進士,授翰林院庶起士。乾隆七年(1742)外調做官,曾任沭陽、江寧、上元等地知縣,推行法制,不避權貴,頗有政績,很得當時總督尹繼善的賞識。33歲父親亡故,辭官養母,在江甯(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築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
讚美一個人能在平凡的職位上做出突出貢獻,多用“白日不到處,青春還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源自他一首絕句《苔》。而男性知識份子夢寐以求的人生理想“綠衣捧硯催題卷,紅袖添香夜讀書。”雖然不是出自他手,卻是他的得意女弟子席佩蘭寫來送給他祝壽的。
乾隆十年,他離任沭陽時,百姓夾道送行,攀車餞酒,灑淚話別。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73歲的袁枚,受沭陽知名人士呂嶧亭的邀請,又來沭陽作客,沭陽各界,一部分人曾趨前30裡迎接。袁枚面對如此擁戴他的民眾,寫下了情意真摯的《重到沭陽圖記》。他在這篇短文中深有感受地說:“視民如家,官居而不能忘其地者,則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官愛民,民愛官,此真不失為一方父母官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