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孫思邈《千金方》與《五石散》

        孫思邈(581-682),漢族,唐朝京兆華原(現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為唐代著名道士,醫藥學家。是中國乃至世界史上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被後人譽為“藥王”,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

        孫思邈幼年體弱多病,湯藥之資而罄盡家產。他自幼聰明過人,日誦千言,西魏大將獨孤信贊其為“聖童”。他通百家之說,崇尚老莊學說,兼通佛典。他生於西魏大統七年(西元581年),卒于唐永淳元年(西元682年),享年一百零一歲。

        孫思邈在醫學上的成就最高。他十分重視醫德,常對人說:醫生應把病人看成自己的父兄,對待病人不應“瞻前顧後,自慮吉凶”。他在治病中,不計較“晝夜寒暑,饑渴疲勞”,就是對那些患“瘡痍下痢,臭穢不可瞻視,人所惡見”的病人,也不嫌其髒,總是耐心治療。

        孫思邈將自己的著作命名為《千金方》,據說是因為他認為人的生命很寶貴,比千金還貴,而一個藥方就能治一個人的生命,所以就叫它《千金方》。《千金方》裡面是一部傳統醫學與保健的融合,是一部研究價值頗高的著作。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人的行為會引起疾病,當然也會讓疾病復發,所以他宣導養生。

        據說孫思邈信佛,所以不曾用動物做過藥方。孫思邈的《千金方》裡面包含了婦科、兒科、五官科、內科、外科、養生等方面的資料,而這本書又是中國最早的臨床資料,所以這本書是後代從醫者學習的教材。孫思邈是一個很有醫德的人,他認為作為醫生就要有兩個品質“精”與“誠”。這是後人學習他的醫學精神的典範與座右銘。

        孫思邈的《千金方》不僅有以上的貢獻,而且他對早期的糖尿病也很有研究,所以他才被後世譽為“古代偉大的醫學人物”。但很多人不知道,他的貢獻不止如此,他還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銷毀了五石散的方子。對魏晉歷史有所瞭解的人,應當聽說過五石散,五石散在當時是貴族才能資格享用的一種藥品,在上流社會流傳。五石散一開始用於治病,但發展到後來,就變成了享樂的工具,並且服用之後會上癮,長期下去,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孫思邈早就看出五石散的弊端,曾希望皇帝能重視這個東西,但沒有得到回應。因此,孫思邈只能利用自己的名望,先是在民間大肆宣揚五石散的危害,又開始著手帶著自己的弟子搜集五石散的藥方銷毀。孫思邈去世後,他的弟子也並沒有停下,終於,幾百年後,五石散的方子就此湮滅在歷史中。孫思邈因他自身的魅力成為中國醫學史上一顆耀眼的明星,被千餘年後的人們一直瞻仰與紀念。

en_US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