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老和尚:如何使佛法与生活、工作相结合

如何使佛法与生活、工作相结合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之后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要如何才能把佛法和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结合起来?若我们能把所学到的佛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这样学佛才有意义。现在跟大家讲“怎样能够使佛法和你的生活、工作结合在一起”。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佛法最了义的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菩提果的过程,在家学佛工作忙,事情也多,要怎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菩提果?如何把佛法跟你的工作及生活结合在一起来修行。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人、接触很多的事,遇到人该怎么处理?遇到事时,又该怎么处理?我想跟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要知道佛的涵义。“佛”,印度话叫“佛陀耶”,译成中文就是知觉的觉,觉悟的觉,就是觉悟;再浅显一点说,就是明白,你要是明白了,就是佛;要是不明白、糊里糊涂的,就是众生。学佛就是学觉悟、学明白的方法,用这个方法能使我们明白,使我们觉悟,我们就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上,至于要怎么来运用方法呢?
悲心与出离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第一、要有出离心,要怎样生起出离心呢?就是要认识这个世界,认识你当前所生活的环境,若是认识了当前所生活的环境,你就不会受环境的迷惑和伤害;能够随顺这个环境,使这个环境中生存的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都能够愉快安定,你就是行菩萨道了。
要发菩提心,首先要具足出离心,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事情是快乐的,因为不快乐,你就不会贪恋。面对世间所有的事物,不会争名也不会夺利,不会去贪恋;因为你生起了更大的慈悲心,对你的患者就能爱护得更好一点,为了希望他能减少痛苦,就尽你的力量帮助他,这样你的大悲心就生起来了。
但是发大悲心要有智慧,必须观照。因为我们都是凡夫,我们的耐心是有限度的,有一种烦恼特别重的患者,经常会骂医生、骂护士;还有植物人,你们如何爱护这些失去知觉的患者?这真正得要具足大悲心。你要随时发愿,愿他们能够恢复知觉,我们发愿是一回事,他们能否得到是一回事。这是走你自己的菩提道,发了这个心,这个心就是明白的心。
菩提路与方便道
上面讲过,“佛就是菩提,就是觉悟”,菩提也翻成觉悟。你要自己明白,也让一切众生都明白;但是从你发心走入菩提道,一直到达成就佛果,是很艰难的,路途非常长,不只是我们这个地球上所说的十万里、百万里。我们知道,念阿弥陀佛要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要经过十万亿佛土,一个佛土有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大!地球只是小千世界当中的一个小洲,所以这条菩提道,路很长。你走这条道路,也有很多种,有智慧的人,就有方便善巧,方便道就多了。譬如护士在照顾病人时,要想种种方法减少病人的痛苦,手术、麻醉……等都是方便道,有了方便道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学佛也一样,行菩提道,也有好多条道路通向菩提果,佛所教导我们的,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生活及周围环境,都是苦的,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苦,而且是在这里头忍受苦。为什么要忍受呢?这叫业不由己!不想忍受也不行!在忍受苦的当中,我们还要找出各种形式的快乐!一般人认为是快乐的事,但从佛学的道理来讲并不快乐,这就是一种苦的因,将来要受苦的果,如果你在这不快乐之中能产生一种快乐──求你的心安,心里的快乐,这就是佛所说的方便道。
智慧与观照
要怎样离苦?怎样得乐?在受苦或生病或受灾难等,种种不如意的时候,你要观苦,知道苦是无常的,这样你就能用智慧的力量去克服它。因为你知道这是无常,它不会常在你身上压迫,这样苦就会很快消失了。
假使没智慧,又没大悲心,就无法忍受这些苦,反而把你的苦转嫁他人。就像抢劫犯或强暴犯,他们只想得到自身的快乐,若因缺钱而去行抢,那是苦上加苦,解决不了问题!如果人人都能学这种明白的方法,就不会自讨苦吃,不会苦上加苦。
至于要怎么样才能减少痛苦呢?要观想。观想我们所受的都是苦,不受,可以不受吗?可以。要怎样才能达到不受的境界呢?不去贪求!少一点欲望!这需要观想,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就应当安心的付出自己所应付出的,得到自己所应得到的,不要另外去攀求,也不要占别人的便宜。遇到有人对我不好,侮辱我或骂我、轻贱或夺我的利益,损害我,我们应当忍他、让他。佛教导我们要忍,而这个忍并不表示我们卑贱,忍也不表示我们没跟他奋斗的能力,这种忍是一种智慧,让他是成就他,不让他再去造业,这里头就要有智慧。学习这种智慧时,你要先认识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并不是用贪嗔痴得到的就能保得住。保不住的,你知道无常,一切都是假的,人的寿命才多少年?最后不是什么也没有了。
慈、悲、喜、舍
大悲心也是方便道的一种。我们经常说“慈悲喜舍”,“慈”就是想办法让别人快乐,让别人离苦,让别人欢喜。佛想了很多的办法,教你怎样离苦,离开苦你就得到乐,你对别人慈悲,照样是对自己慈悲。首先,你不烦恼,如果你经常笑脸迎人,对谁都不烦恼,谁惹你了,你也不烦恼总是欢喜心。如果你看到一位向你瞪眼的人,你的心情会如何?看到人家恭恭敬敬的,欢欢喜喜的对你,你的心情又如何呢?
“喜”就是欢喜,就是你对人内心永远保持欢喜,这就很难了。任何忧愁或烦恼的事,你知道这都是假的,是一种现象,会损害你的慈悲心和智慧心,这就要观照了。通过观照,就能看得破,知道一切事物是无常的,就能忍受,就不会去争不去计较,能看破这个就不容易了。明白了还得放下,不要去执著,这样才能生起欢喜心。看破了,放下了,才能舍。若你能尽量发挥佛教我们的方法──“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你就能受用无穷。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念嗔恨心,一发脾气,丢身家性命的例子多得很!嗔心一起一百万个障门都开!由此可见这一念嗔恨心多可怕啊!因此你要舍,为什么“慈悲喜舍”的“舍”放到最后?就是因为舍不容易,特别是舍自己的身体或看法。人的主观意见通常是很深的,以为自己都是对的。我说这话不是说,看到别人不对也不争,而是需看因缘,得有方便善巧。有了方便智慧,就能适当的帮助,让别人能接受;不适当的帮助,徒增他人烦恼。有些人自己信佛之后,看到所有的人都想帮助他脱离生死轮回,劝他信佛。不要热心过头了,如果他没这种因缘,你怎么度也度不了。因缘得遇合,先得有那个因,这样你想帮助他的缘才能成就;如果他根本没有那个因,就算信佛了,你又怎样去帮助他,使他更进一步呢。
一般人开始信佛的目的是,希望佛能帮他解决困难,菩萨能救度他,要是精进没退堕,佛菩萨就帮他发财;生病了,因为有佛菩萨的帮助,病苦就没有了,那是他未明佛法的意思。为什么有人求了,却没得到福报?过去没做过有福报的事,今生想要有福报、想发财、想得富贵,怎么可能呢?不可能的!你得先从这些方法学起,等你真正明白了,不必外求,就在于你自己的心,这点大家要特别注意!我们信佛之后,恐怕都是向外求,藉著外来帮助,最后还得明白你自己的心即是佛。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句话必须经过几道解释,才能使你相信自己的心。现在我们的心是妄心,不是真正佛的心。我们要先发菩提心,再行菩萨道,直到证得究竟,也就是证得自己的心。所以要有信心,既然信你的心,就用你的心来对治你的烦恼,对治那些痛苦、危险与恶难。自己能够救度自己,解救自己,当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时,最初就是信佛,佛是已经修行成就,已经究竟明白他的心!因此我们要向他学,学一切的菩萨,怎样能使这个心快一点明白,使我们不糊涂。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开始我就跟大家说过,学佛要跟你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譬如家庭主妇,在家得做饭、做菜给全家人吃,这是不是行菩萨道?是不是菩提心呢?如果你认为只是做饭、做菜,围着锅台转,那就不是菩提心,而是迷惑;如果你认为这是行菩萨道,你要照顾周围的众生,让他们吃了你做的饭,都能明白,能发心,能没三灾八难等痛苦;吃了你做的饭能发菩提心,渐渐行方便道,行菩萨道,渐渐能成佛;这样,你做饭就不只是做饭,而是供养众生,乃至使众生都能得度。
师父引进门、修行靠个人
我介绍了很多跑道,但路要你们自己去走!就好像不论你从那个方向,都可以来到“荣民总医院”一样,不一定要走同一条道路,这就是一种观。并不是说这种观适合某人做,某人修一日就能成就;某人修就不能成就,不能成就的是因为他过去生没学过,或不是这个根机,那就换一个跑道,学另一种方法。
修行,有很多种方法。有念佛、持咒、诵经、打坐、习褝观……,选择一种适合自己和自己相应的去做,但不论是那一种,都不要离开现实,不要离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不论你作什么工作,在你的工作本位上,把佛所教导的方法,把你所学到的佛法,运用在工作上,你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做任何事要专心一致的注意在这件事情上,不要这样做做、那样做做,手里做著这个,想的却是另一个,这样你的心不住,不住就是妄想心非常重。当你念经就住在念经上,学佛时就住在学佛上,当你护理病人时,就去护理病人,这就叫念住。
不论做什么,你的念头就住在上面,这样事情就会做得很好。这个“住”的念头,是从佛那里学来的,这么做你就会得到一定的效果,这就叫“专心一致”。学佛如是,参褝也如是。坐褝时先把身调好,身调好,再调呼吸,呼吸调好再调心,这样才能静下来,才能渐渐的入。念经时也一样,读诵大乘经典时,一句一句的念,清楚明白的念,不要嘴念着经,心想到别处,妄想纷飞,这样就不能契入,也不会进入。

en_US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