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我国的艺术瑰宝库,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 从广义上来说,寺庙不仅仅与佛教一家有关。但在佛教中,寺庙就有许多种称谓:如“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在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寺”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为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新称呼。如白马寺、大昭寺等。
而所产生的寺庙文化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谓之“历史文物的保险库”, 乃当之不愧。寺庙建筑与传统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
同时,寺庙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等等。各地一年一度的庙会如火如荼,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围,同时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字:寺庙建筑 美学价值
说到寺庙建筑,就得追溯到东汉时期。佛教在东汉初期传入中国,经魏晋到南北朝,由于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利用。佛教得到大力的发展,兴建了许多的寺庙。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待中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当时的洛阳内外有四十多所佛寺,寺庙建筑宏大,气势雄伟。而在正光(520—524)以后有佛寺三万多所,而当时北魏首都洛阳就有1367所,由于当时的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第宅改建为佛寺。这样使得寺庙建筑有了传统的特色,而区别于印度寺庙的平面布局。早期印度寺庙布局中塔位于寺的中央,藏舍利,成为寺的主体。传到中国经南北朝到唐,供奉佛像的佛殿成为了寺院的主体,在寺旁建塔。当时贵族官僚捐献府第和住宅所改建的寺庙,则往往是“以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室” 。同时保留了许多阁楼和花木。可以看出来佛教建筑到中国以后,很快被传统的民族形式所融化,创造了中国佛教建筑的形式。
我们可以从这些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宗教的兴衰的寺庙建筑中了解到,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世人得到美的享受。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它的美学价值:
(一)古典建筑之美
中国古代寺庙的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为佛祖释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庙内大都另辟塔院。 中国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沿着这条中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另外,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因此中国佛寺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指出,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与山水画“可游”“可居”理论是一致的,它不在意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是展现能供游览的生活场所。它不像欧洲大教堂那样,人突然一下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中国寺庙建筑这种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上是在把空间意识转换为时间进程,当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复杂楼阁的不断进程之时,欣赏着恰似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时,他感受到的是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也许想到这里便是心灵的安睡的地方吧。
(二)自然景观之美
我国的寺庙景观相当丰富,许多名山都有寺庙的痕迹,“深山藏古寺”,“名山”与“大刹”往往相得益彰,五台、普陀、九华与峨嵋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为中国四处最主要的道教圣地,分别是:位于湖北十堰的武当山;位于江西鹰潭的龙虎山:位于安徽黄山的齐云山;位于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总之,寺庙以坐落于名山者居多,现存的大型的寺庙建筑也大多耸立于高山危岩之上,掩映于寒松翠柏之中。在观赏美丽风景的同时,还可以领略寺庙道观给人们心灵带来的那份清静与安宁。
白马寺是中国官方营建的最早的佛寺,是汉明帝刘庄在洛阳按照佛教的要求和传统式样建造的。白马寺建成后,佛教在中国的势力大大发展起来,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后,佛教又从我国传播到越南、朝鲜和日本等国,对中外文化起了推动作用。所以,白马寺被称为佛教的“祖庭”。它北靠祁山,南望洛水,绿树红墙,苍松翠柏,显得十分肃穆。院内主要有天王殿、大雄殿、千佛殿、观音阁、毗卢阁等。其中最主要的殿堂是大雄殿。白马寺不仅为中外旅游者游览、观赏,而且也是许多国家的佛教徒朝拜的圣地。
山西省的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它与四川峨眉、安徽九华、浙江普陀并称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上的佛教建筑非常多,保存至今的就有58 处。其中南禅寺和佛光寺比较著名。南禅寺面积不大,南北长60米,东西宽51.3米。它建于唐代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是我国现在保存下来的一座最早的木结构寺院建筑。佛光寺建于唐代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因为寺内有“四绝”:塑像、壁画、墨迹和建筑,被称为“世间的瑰宝”。佛光寺在建筑上荟萃了我国各个时期的建筑形式。这座寺院建筑在半山腰,上下共三个院落,各个院落都有殿、堂、房、舍等各种建筑。佛光寺外形朴实,比如寺庙的柱于、斗拱、门窗、墙壁等没有什么花花绿绿的色彩,一律涂成土红色。
我国喇嘛教是佛教的一派。喇嘛教建筑的特点是佛殿高、经堂大,建筑物多困山势而筑。例如,屹立在拉萨市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是我国最著名的喇嘛建筑。布达拉宫整个建筑依山垒砌,形式多变,在阳光下显得金碧辉煌。